半岛外围网上直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半岛外围网上直营(官方)网站>专家观点

商业印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探讨

2013-03-01 10:17:10宁波包装协会阅读量:1214 我要评论


  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相对于平稳发展的出版印刷,我国的包装印刷和商业印刷所受的影响就比较大了,这主要表现在国外市场需求的萎缩。那么如何正确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策略,是商业印刷企业管理者目前热衷探讨的话题。笔者以为以下5个措施可供借鉴。
  
  措施一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金融危机之前过度依赖企业和出口产品配套市场的印刷企业,要迅速把营销精力转向国内市场,利用自身在产品品质、流程优化、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去挖掘和抢占国内市场。毕竟在出口需求整体萎缩的大环境和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普遍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型企业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近年来,中资企业也越来越与接轨,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对商业印刷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总体需求相当可观。
  
  措施二将分散的市场需求集中
  
  在销售战略上,要对既有客户进行细致分析。从商业印刷的特点来看,客户主要以各类企业为主,如何能够倡导集中采购的理念,系统地把某一家客户总部以外的各分公司、分支机构的有效需求集中起来,进行梳理打包,是在逆境中保证业务不下滑甚至实现增长的重要途径。
  
  措施三节约成本
  
  这里所说的节约成本包括节约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前者包括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措施;后者主要通过流程的精简和优化,以及采用更*的管理手段等方法来实现。事实上,这正是各企业审视自身管理的绝好时机。
  
  措施四产业转型
  
  从上来看,出版印刷的未来是跨媒体综合传播服务,商业印刷的未来是基于营销行为的跨媒体信息媒介服务,只有包装印刷相对更多地延续传统的印刷形态。一些的印刷企业已经迈开了脚步,而国内的商业印刷企业谁能够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及早掌握这些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内容,实现业务的成功转型,谁就能够尽早从过度竞争的“红海”市场脱离出来,就可以避免因市场需求的起伏对自身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措施五扩大产品市场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很多迈入商业印刷行业内时间并不长的企业才刚刚意识到,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有繁荣就有萧条,有盛夏就有寒冬,而企业是否具备抗风险的能力,则取决于经营模式的定位。
  
  按照市场理论,规模大、覆盖地域广、主营中低端产品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因为这种产品市场需求庞大,且需求刚性较强,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另一类是规模虽然不大,但产品档次丰富,尤其在中产品上具备优势的企业。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在经济繁荣的周期内,能够凭借在中产品上的良好赢利能力和充足的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积累,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尽管需求萎缩,但由于产品档次丰富,靠市场上相对充足的中低端需求和先前的积累,也依然能够挺过去。
  
  目前,国内的商业印刷企业规模大、业务覆盖地域广的企业很少,没有条件一夜之间成为前一种,那么就必须做成后一种模式,才能够抵御市场风险。现实情况是,国内的商业印刷企业同质化情况严重,CMYK AM175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平,面对发达国家早已经广泛采用的FM加网高保真彩色UV干燥等技术,在中国还尚未大规模实现商业产业化。中国的商业印刷企业必须尽早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这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本质的策略。
  
  当然,仅靠这些措施不能够保证每一个企业都能够顺利度过这场金融危机。从长远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个印刷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并取得突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地位,还必须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态势,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创新服务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