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产业联盟成立助推包装绿色转型
2013-06-06 10:24:47慧聪网阅读量:1443 我要评论
「ppzhan摘要」为提升我国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绿色转型进程,由企业、高校以相关科研机构联合成立的中国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近日成立。这对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由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赛伯乐(中国)投资三家作为核心发起单位,联合包装产业链中积极投身于绿色包装技术进步的优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绿色包装产业联盟”)。联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并发布了“绿色包装”倡议书。
原*部长、*院士徐冠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公司总裁洪水坤、*院士姚建铨、*院士侯立安、*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等有关*和嘉宾应邀出席会议。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彩华包装集团、紫江集团、济丰包装等包装;华为、联想、蒙牛乳业、伊利集团、雀巢等包装用户企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军事医学*、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等科研机构、BV、TUV、SGS等检测机构等共80余家组织机构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中国绿色包装产业联盟成立仪式
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是*二包装大国,年工业产值超过1.3万亿人民币,主要包装产品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已经形成了涵盖包装材料、纸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玻璃包装制品、木包装制品、陶瓷包装制品和包装印刷、包装机械以及包装科研、包装教育、包装设计等门类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总产值从80年代的倒数第2名,提升至第14位,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80年代的0.4%上升到现在的3%,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与商品贸易、人民生活等密切相关。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包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过度包装,劣质包装以及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可达3000余万吨,由此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约为1600万吨,占城市所有废弃物体积的25%,重量的15%,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1月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家{2013}5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过度包装”,推广可多次利用的周转包装,加强对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和再生处理等。加强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包装产业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推动传统包装产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包装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改善自然环境有着重大意义。绿色包装产业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
绿色包装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包装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宗坚表示,绿色包装产业联盟将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积极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速绿色包装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人员培养和技术交流,提升我国在绿色包装领域性和发言权。同时,将特别注意协调包装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绿色转型进程,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由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赛伯乐(中国)投资三家作为核心发起单位,联合包装产业链中积极投身于绿色包装技术进步的优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绿色包装产业联盟”)。联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并发布了“绿色包装”倡议书。
原*部长、*院士徐冠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公司总裁洪水坤、*院士姚建铨、*院士侯立安、*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等有关*和嘉宾应邀出席会议。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彩华包装集团、紫江集团、济丰包装等包装;华为、联想、蒙牛乳业、伊利集团、雀巢等包装用户企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军事医学*、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等科研机构、BV、TUV、SGS等检测机构等共80余家组织机构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中国绿色包装产业联盟成立仪式
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是*二包装大国,年工业产值超过1.3万亿人民币,主要包装产品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已经形成了涵盖包装材料、纸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玻璃包装制品、木包装制品、陶瓷包装制品和包装印刷、包装机械以及包装科研、包装教育、包装设计等门类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总产值从80年代的倒数第2名,提升至第14位,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80年代的0.4%上升到现在的3%,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与商品贸易、人民生活等密切相关。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包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过度包装,劣质包装以及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可达3000余万吨,由此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约为1600万吨,占城市所有废弃物体积的25%,重量的15%,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1月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家{2013}5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过度包装”,推广可多次利用的周转包装,加强对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和再生处理等。加强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包装产业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推动传统包装产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包装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改善自然环境有着重大意义。绿色包装产业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
绿色包装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包装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宗坚表示,绿色包装产业联盟将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积极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速绿色包装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人员培养和技术交流,提升我国在绿色包装领域性和发言权。同时,将特别注意协调包装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绿色转型进程,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此次案例征集面向各类具有特色和行业引领性的包装材料企业、包装智能装备企业、产品包装制造企业、供应链企业、品牌企业、包装研究机构等。
- 2025-04-22 14:18:38
- 14164
-
智造新生 绿塑未来|伊之密绿色包装主题开放周:从顺德出发,定义可持续未来
4月15日,伊之密在佛山-顺德举办了以“智造新生,绿塑未来”为主题的绿色包装主题开放周活动。- 2025-04-18 11:15:20
- 14410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