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禁塑令”后,塑料农膜何去何从
2020-06-22 16:24:37*塑化阅读量:1573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产业网 热点关注】当前,我国的塑料膜市场正保持20%以上的容量扩张,薄膜产量的增长率也一直保持上行态势。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农膜覆盖技术自在我国应用开始,迅速带来一场“白色革命”,*地提高了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然而,农用塑料薄膜多为聚乙烯轻类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需200年以上才能降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一些使用后的地膜未及时回收,逐渐成为田间的白色污染。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的话,会导致土壤结构层次发生变化,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推广可降解材料。今年年初发布的被称为新版“禁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划三个阶段限塑实施目标,对四个重点领域(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快速塑料包装)的塑料使用进行了限制。而据数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塑料袋消耗量在70万至80万吨,农用地膜消耗量在120万吨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塑料农膜能够实现大规模替代,生物可降解塑料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印发的《农膜回收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膜回收网络不断完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国内多个地方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多项措施。
接下来,对废旧塑料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而言,应当通过增设网点、优化网点布局等措施,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切实做到农膜回收全覆盖。
同时,各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注意我国已经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各大生产者商、制造商、销售者需担负起社会责任,一方面落实回收义务,加强农膜使用和回收管理;另一方面,需践行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减少聚乙烯地膜用量,减少白色污染。
原标题:新“禁塑令”后,塑料农膜何去何从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10月14日,广西塑协薄膜专委会主任韦名坚带队到访广西管多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浦北县乐民镇新潮塑料厂、广西锦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北海胜杰塑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调研。
- 2024-10-18 10:44:14
- 825
-
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主办,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专业委员会、浙江众成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链接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包装用吹塑薄膜材料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拟定于9月12-14日在浙江嘉兴世博大酒店召开。
- 2024-08-09 13:26:27
- 3912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