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外围网上直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半岛外围网上直营(官方)网站>行业动态

万华、金发、国恩···18家改性巨头年报揭秘,谁在引领再生材料浪潮?

2025-05-07 11:17:51废塑料新观察阅读量:4104 我要评论


  2024 年,改性塑料行业风云变幻。各上市公司年报相继出炉。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洗牌加速,未来谁将主宰沉浮?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份年报业绩汇总,探寻行业发展的脉络与密码。(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万华化学
 
  2024 年,万华化学实现销售收入 1,820.69 亿元,同比增加 3.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0.33 亿元,同比下降 22.49%。
 
  万华目前已形成产业链高度整合、深度一体化的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拓展国际化布局、深化构建运营体系,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再生材料领域:万华化学通过物理&化学多重回收路径开展塑料回收循环业务。在物理回收聚碳酸酯业务上,万华化学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以饮水桶、板材和车灯废弃制品为源头,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开发不同PCR含量的PC改性材料,可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及消费品领域,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减碳目标。万华化学还致力于聚碳酸酯化学回收技术的开发,与物理回收相互补充,实现更多品类废弃聚碳酸酯制品的高值化循环利用。特别地,针对汽车行业塑料循环回收利用的政策和市场趋势,万华化学已推出不同PCR含量的改性rPC、rPP和rPA12材料,应用于汽车车灯壳体、仪表板、保险杠、管路系统等。
 
  金发科技
 
  2024年,金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05.14亿元,同比增长26.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5亿元,同比增长160.36%。
 
  作为金发科技的核心业务板块,改性塑料在2024年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年产成品销量达255.15万吨,同比增长20.78%,创下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20.75亿元,同比增长18.95%。其中,环保高性能再生材料全球销量达到28.59万吨,同比增长7.44%,展现出绿色低碳产品的稳健发展态势。
 
  再生材料领域:金发科技自主研发的“AI分选 + 绿色清洗”技术,使HDPE瓶片纯度提升至99.9%,达到FDA食品级标准,成功突破个人护理级再生塑料量产的技术瓶颈。在回收网络建设上,金发科技国内覆盖25个省份,海洋塑料回收量同比激增超500%;西班牙一期基地投产,年处理能力超1万吨,完善的全球回收体系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推动绿色智造,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废旧塑料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低碳材料解决方案展开深度联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工、消费电子与包装等领域。
 
  国恩股份
 
  2024年,国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2.20亿元,同比增长10.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6亿元,同比增长45.18%。
 
  依托有机高分子材料改性配方创新设计和工艺技术持续优化,国恩股份已实现从通用改性材料到高端特种材料的矩阵化迭代升级,产品种类涉及 PP、PS、ABS、PC、PA、PPA、PEEK 及其他特种材料。
 
  再生材料领域:通过深度开发并完善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化学回收技术,国恩股份重点布局环保可回收 EPS 产品,目前公司该类产品已通过 TUVPCR、NSF ISCC、intertek RCS2.0、UL2809、UL EN15343 等相关认证并已实现批量生产,真正实现产业可持续闭环发展。
 
  普利特
 
  2024年,普利特实现营业收入为83.14亿元,同比下降4.54%;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69.86%。
 
  普利特深耕改性复合材料行业三十多年,已成为改性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拥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江嘉兴、重庆铜梁、湖北武汉、广东佛山、美国南卡州等共 11 个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其中在建基地 5 个,预计年产能达到 71 万吨。
 
  再生材料领域:普利特继续加大投入,整合了中美两地的资源以及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形成了完整的低碳材料解决方案,陆续开发了多梯度全系列的低碳再生材料产品,并广泛地推广到各主流车企的内外饰及动力系统零部件中,多个系列的低碳产品已获得高端主机厂认可,已经或即将在多个主流车型的零部件中实现量产。
 
  会通股份
 
  2024年,会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0.88亿元,同比增长13.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32.04%。
 
  会通股份主要从事改性材料、特种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化、功能化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大规模、客户覆盖广的改性材料企业之一。在改性材料领域,公司拥有以聚烯烃、聚苯乙烯系列为主的改性材料产品。
 
  再生材料领域:通过全生态链打造可再生低碳PP、ABS、PC等系列化材料,会通股份全面推进PCR产品全产业链布局,已在华东、华南区域分别与上游PCR企业合资建立了生产基地,持续扩大PCR改性材料使用,覆盖了桶料PP、黑色PP、灰白HIPS,灰白ABS、黑色ABS等PCR材料,并在家电、汽车、电动车等行业中实现应用。目前,公司合资建立的生产基地广东钟银塑料有限公司年产能10万吨,会峰环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年产能5万吨。通过与主机厂的紧密合作,实现家电端到端循环、汽车“Car To Car”循环模式的全价值链回收拆解,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道恩股份
 
  2024 年,道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53.01亿元,同比增长 16.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 0.67%。
 
  作为以弹性体为特色的,绿色轻量化高分子复合新材料公司,道恩股份为客户提供弹性体、改性塑料、色母粒、聚酯材料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交通、家电通讯、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大消费、新能源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道恩股份大力开发 PCR 材料,并持续践行低碳创新。2024 年 12 月,道恩股份与海尔共同成立了青岛海尔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环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道恩股份积极参与再生循环 PCR 技术标准制修订,进行 6 项国际标准提案、发布 7 项国内标准。
 
  聚石化学
 
  2024年,聚石化学实现营业收入 40.80亿元,同比上升 1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 926.31%。
 
  聚石化学围绕改性塑料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布局石化材料和精细化工,向下游拓展应用产品,提升产业基地经营效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坚持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深耕改性塑料行业多年,改性塑料粒子及制品主要应用于节日灯饰、汽车、新能源电池、家电、光学显示、电线电缆、医疗卫生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公司100%持股湖南宏晔新材料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回收资源再生利用,配置完善的清洗、提纯、造粒产线,多道工序提升产品纯净度,均化造粒,获得高品质的再生聚碳酸酯粒子,年产量达40000吨。
 
  同益股份
 
  2024年,同益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30.75亿元,同比下降 5.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1.91 万元,同比下降 466.74%,
 
  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对材料应用品质、速度、成本、结构设计和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销售。公司销售的产品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 行业、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等领域品牌客户产品的零部件、功能件、结构件或外观件。
 
  再生材料领域:报告暂未披露。
 
  南京聚隆
 
  2024年,南京聚隆实现营业收入23.8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33.9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6.25%。
 
  南京聚隆主要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高性能改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制造与整机装配,生物基资源循环塑木型材,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铁及轨道交通、通讯及电子电气、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环保建筑工程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面对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南京聚隆积极节能降碳,大力开发高性能绿色材料。其中,循环再利用改性材料(PCR)已得到宝马、斯特兰蒂斯的认可。
 
  银禧科技
 
  2024年,银禧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20.22 亿,较去年同期增长 21.38%,其中改性塑料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17.77%;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同比上涨90.33%。
 
  银禧科技创立于 1997 年,是一家集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用树脂、工程树脂以及超高性能树脂三大类别材料的改性加工依旧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再生材料领域:通过对消费后再生塑料进行改性,银禧科技开发出环境友好,满足EPEAT 认证,性能多维度可调的PCR 材料及应用于市场。报告披露,目前已完成 UL2809 和碳足迹环保认证,拿到 ABS、PC/ABS、PC三张 CPR UL 黄卡,暂未大批量量产。
 
  沃特股份
 
  2024年,沃特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18.97亿元,同比上升23.45%;归母净利润为 3660 万元,同比上升520.7%。
 
  沃特股份主产品主要包括特种及新型工程高分子、高性能复合材料、碳纤维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公司产品已应用在电子、家电、光伏、半导体、医疗、办公设备、通讯、汽车、电气、储能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报告暂未披露。
 
  杰事杰
 
  2024年,杰事杰实现营业收入为18.10亿元,同比上涨19.51%;归母净利润为0.53亿元,同比上涨5.05%。
 
  杰事杰是一家以塑料改性技术研发为核心,通过生产、销售改性塑料产品实现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材料替代”的战略思想,定位于客户选材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为客户提供“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等材料替代方案,为客户提供符合满足各种性能指标要求的改性塑料产品。
 
  再生材料领域:报告暂未披露。
 
  美联新材
 
  2024年,美联新材实现营业收入 17.30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7.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81.12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68.85%。
 
  美联新材是一家覆盖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与新能源业务的公司。其中:高分子材料业务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塑料着色一体化解决方案。
 
  再生材料领域:报告暂未披露。
 
  聚赛龙
 
  2024年,聚赛龙实现营业收入 17.10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15.74%,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847.77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3.57%。
 
  聚赛龙是一家专业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医护用品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聚赛龙取得 PCR认证产品 15 个,涵盖 PP、PC、PET、PA 等主要塑料种类。未来聚赛龙将持续聚焦“环保化、功能化、轻量化”技术方向,通过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测试与认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推进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再生改性塑料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致力于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材料支撑。
 
  禾昌聚合
 
  2024 年,禾昌聚合实现营业收入16.13 亿元,同比增长13.8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增长4.39%
 
  禾昌聚合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种经改性的塑料粒子和塑料片材等,主要有 PP 内外饰、ABS 系列、PC/ABS 系列、PA 系列、LGF 系列、PBT/PET 系列、免喷涂等系列,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消费及电子电器等领域。
 
  再生材料领域:2024年,公司布局生物基仿织物材料和HCRP(禾昌聚合循环材料统称)循环材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公司的 HCRP 产品可广泛用于包装、汽车材料、家具用品、电子产品领域。
 
  江苏博云
 
  2024 年,江苏博云实现营业收入 6.45亿元,同比上升 27.37%;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1.41亿元,同比上升 22.24%。
 
  江苏博云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质量,与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全球改性塑料行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再生材料领域:PCR再生改性材料已实现部分量产,使用部分或全部 PCR原料替代现有全新料,性能保持不变。公司将继续探索使用再生塑料材料,降低环境影响。
 
  科拜尔
 
  2024年,科拜尔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7.25%。
 
  科拜尔主要从事改性塑料和色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产品能够广泛运用于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汽车零部件等诸多领域。其中,客户主要聚焦于家电领域,涵盖了四川长虹、美的集团、TCL、惠而浦、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
 
  再生材料领域:报告暂未披露。
 
  奇德新材
 
  2024年,奇德新材营业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2.20%;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增长8.13%。
 
  奇德新材是一家立足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材料领域,专业从事环境友好、功能性高分子改性塑料及其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家电、低空经济等领域,紧抓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高端化、快速迭代化的发展机遇,在下游行业中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客户,公司客户大多是行业内企业。
 
  再生材料领域:目前正以轻量化及高强度的汽车专用工程塑料,GRS 环保回收材料、碳纤维材料及制品等主要方向作为自主研发主轴,不断创新,扩大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